欧宝app官方版:去年水路货运量首次突破90亿吨大关 我国水运经济“量稳质升” ob欧宝体育下载:去年水路货运量首次突破90亿吨大关 我国水运经济“量稳质升”

新闻资讯

去年水路货运量首次突破90亿吨大关 我国水运经济“量稳质升”

  • 发布时间:2024-06-28 07:56:52  来源:欧宝娱乐app在线入口
  •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王晶)在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货运量累创新高,水路旅游客运也在加快发展。

      记者关注到,会上发布的多组关于水运经济的数据需要我们来关注,其中2023年水路货运量达到93.7亿吨,首次突破90亿吨的大关。另外,今年1—5月份,水路货运量完成了38.6亿吨,同比增长了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

      从内河来看,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今年以来合计通过货物1.7亿吨,同比增长了13.8%。1—5月,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了22.2亿吨,同比增长了8.9%。我们沿海和内河、内贸和外贸水路货物运输均呈增长态势。

      智慧港口方面取得新进展,交通运输部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就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21座,自动化的干散货码头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的码头集卡已经实现自动化长距离运输。在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现在集装箱吞吐量世界上的排名第一),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随信息技术发展应用,5分钟左右就能够实现一条船的配载工作;以前需要人工驾驶运输车辆,现在已经规模运用无人驾驶车辆。

      在港口服务能力方面,付绪银表示,近年来,我国各个港口大力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作业效率。例如,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黄骅港,通过自主创新,港口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明显提升,辅助作业时间也大幅压缩,现在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约2天。船舶运行周转效率的提高,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降本增效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付绪银表示,今年1至5月份,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的船舶1247.4万艘次,日均进出港船舶达到了82000艘次,货物吞吐量达到了75.82亿吨。这些满载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能够安全高效地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上,其背后离不开巨大的航海保障工作,以及在后台支撑海运和内河水运安全工作的很多航海保障工作者。

      据介绍,航海保障事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

      付绪银介绍,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到492万幅;还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地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我国作为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理事国,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按照国际标准,为航行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各国船舶提供导航服务;推动北斗卫星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搜救系统,这也是继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之后的第4个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增强了我国全球遇险搜救的服务能力。

      付绪银称,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智慧航海畅行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海保障事业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发展底座”;强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务,加大力度推动航海保障事业适应航运事业的发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网络的情况下积极服务,为国际航运作出贡献,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不断的提高航海保障的综合服务能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介绍了我国在推进铁水联运发展方面的进展和成效,他表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越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杨华雄表示,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要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也就是公路转铁路和水路。今年2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交通运输部一直把铁水联运工作作为推进“公转水”“公转铁”的重要抓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取得的成效是很明显的。

      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了110个铁水联运型枢纽,引导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越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在加强标准规则软联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印发实施了《铁水联运标准化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了《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方面的要求》《多式联运货物分类与代码》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铁水联运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建立了省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福建、山东、江西等地港口和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快速推进“一单制”“一箱制”,示范推进了联运服务“一单到底”、联运组织“一箱到底”、联运信息“一站共享”、支持政策“一体联动”,使铁水联运衔接更加顺畅。

      据悉,为了充分的发挥铁水联运效能,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集装箱、大宗货物铁水联运发展,全国铁水联运保持了较快增长。1至5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了8.8%,全国港口铁水联运完成了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17.6%;我国“北煤南运”的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铁路集港,1至5月完成了4亿吨,充分的发挥了水路、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大大降低了交通的物流成本,有力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在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货运量累创新高,水路旅游客运也在加快发展。

去年水路货运量首次突破90亿吨大关 我国水运经济“量稳质升”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王晶)在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货运量累创新高,水路旅游客运也在加快发展。

  记者关注到,会上发布的多组关于水运经济的数据需要我们来关注,其中2023年水路货运量达到93.7亿吨,首次突破90亿吨的大关。另外,今年1—5月份,水路货运量完成了38.6亿吨,同比增长了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

  从内河来看,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今年以来合计通过货物1.7亿吨,同比增长了13.8%。1—5月,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了22.2亿吨,同比增长了8.9%。我们沿海和内河、内贸和外贸水路货物运输均呈增长态势。

  智慧港口方面取得新进展,交通运输部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就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21座,自动化的干散货码头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的码头集卡已经实现自动化长距离运输。在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现在集装箱吞吐量世界上的排名第一),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随信息技术发展应用,5分钟左右就能够实现一条船的配载工作;以前需要人工驾驶运输车辆,现在已经规模运用无人驾驶车辆。

  在港口服务能力方面,付绪银表示,近年来,我国各个港口大力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作业效率。例如,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黄骅港,通过自主创新,港口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明显提升,辅助作业时间也大幅压缩,现在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约2天。船舶运行周转效率的提高,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降本增效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付绪银表示,今年1至5月份,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的船舶1247.4万艘次,日均进出港船舶达到了82000艘次,货物吞吐量达到了75.82亿吨。这些满载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能够安全高效地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上,其背后离不开巨大的航海保障工作,以及在后台支撑海运和内河水运安全工作的很多航海保障工作者。

  据介绍,航海保障事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

  付绪银介绍,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到492万幅;还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地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我国作为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理事国,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按照国际标准,为航行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各国船舶提供导航服务;推动北斗卫星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搜救系统,这也是继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之后的第4个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增强了我国全球遇险搜救的服务能力。

  付绪银称,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智慧航海畅行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海保障事业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发展底座”;强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务,加大力度推动航海保障事业适应航运事业的发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网络的情况下积极服务,为国际航运作出贡献,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不断的提高航海保障的综合服务能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介绍了我国在推进铁水联运发展方面的进展和成效,他表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越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杨华雄表示,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要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也就是公路转铁路和水路。今年2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交通运输部一直把铁水联运工作作为推进“公转水”“公转铁”的重要抓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取得的成效是很明显的。

  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了110个铁水联运型枢纽,引导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越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在加强标准规则软联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印发实施了《铁水联运标准化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了《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方面的要求》《多式联运货物分类与代码》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铁水联运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建立了省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福建、山东、江西等地港口和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快速推进“一单制”“一箱制”,示范推进了联运服务“一单到底”、联运组织“一箱到底”、联运信息“一站共享”、支持政策“一体联动”,使铁水联运衔接更加顺畅。

  据悉,为了充分的发挥铁水联运效能,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集装箱、大宗货物铁水联运发展,全国铁水联运保持了较快增长。1至5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了8.8%,全国港口铁水联运完成了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17.6%;我国“北煤南运”的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铁路集港,1至5月完成了4亿吨,充分的发挥了水路、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大大降低了交通的物流成本,有力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在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货运量累创新高,水路旅游客运也在加快发展。

详情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王晶)在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货运量累创新高,水路旅游客运也在加快发展。

  记者关注到,会上发布的多组关于水运经济的数据需要我们来关注,其中2023年水路货运量达到93.7亿吨,首次突破90亿吨的大关。另外,今年1—5月份,水路货运量完成了38.6亿吨,同比增长了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3亿标箱,同比增长8.8%。

  从内河来看,长江和西江干线上的三峡船闸和长洲枢纽船闸今年以来合计通过货物1.7亿吨,同比增长了13.8%。1—5月,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了22.2亿吨,同比增长了8.9%。我们沿海和内河、内贸和外贸水路货物运输均呈增长态势。

  智慧港口方面取得新进展,交通运输部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就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21座,自动化的干散货码头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的码头集卡已经实现自动化长距离运输。在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现在集装箱吞吐量世界上的排名第一),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随信息技术发展应用,5分钟左右就能够实现一条船的配载工作;以前需要人工驾驶运输车辆,现在已经规模运用无人驾驶车辆。

  在港口服务能力方面,付绪银表示,近年来,我国各个港口大力推进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作业效率。例如,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黄骅港,通过自主创新,港口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现场的无人化作业,装船效率明显提升,辅助作业时间也大幅压缩,现在船舶平均在港时间缩短了约2天。船舶运行周转效率的提高,为航运企业、港口企业的降本增效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付绪银表示,今年1至5月份,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的船舶1247.4万艘次,日均进出港船舶达到了82000艘次,货物吞吐量达到了75.82亿吨。这些满载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能够安全高效地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上,其背后离不开巨大的航海保障工作,以及在后台支撑海运和内河水运安全工作的很多航海保障工作者。

  据介绍,航海保障事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

  付绪银介绍,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到492万幅;还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地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我国作为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理事国,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按照国际标准,为航行于我国管辖水域的各国船舶提供导航服务;推动北斗卫星加入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搜救系统,这也是继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之后的第4个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增强了我国全球遇险搜救的服务能力。

  付绪银称,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智慧航海畅行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海保障事业也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将大力开展航海保障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发展底座”;强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务,加大力度推动航海保障事业适应航运事业的发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网络的情况下积极服务,为国际航运作出贡献,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不断的提高航海保障的综合服务能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介绍了我国在推进铁水联运发展方面的进展和成效,他表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越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杨华雄表示,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要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也就是公路转铁路和水路。今年2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交通运输部一直把铁水联运工作作为推进“公转水”“公转铁”的重要抓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取得的成效是很明显的。

  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了110个铁水联运型枢纽,引导铁路专用线接入港区。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超越了90%,今年还将新增5条重点港口进港铁路线,建成后港口铁水联运网络将更加完善。

  在加强标准规则软联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印发实施了《铁水联运标准化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了《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方面的要求》《多式联运货物分类与代码》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铁水联运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建立了省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福建、山东、江西等地港口和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快速推进“一单制”“一箱制”,示范推进了联运服务“一单到底”、联运组织“一箱到底”、联运信息“一站共享”、支持政策“一体联动”,使铁水联运衔接更加顺畅。

  据悉,为了充分的发挥铁水联运效能,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集装箱、大宗货物铁水联运发展,全国铁水联运保持了较快增长。1至5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了8.8%,全国港口铁水联运完成了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17.6%;我国“北煤南运”的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铁路集港,1至5月完成了4亿吨,充分的发挥了水路、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大大降低了交通的物流成本,有力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在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水路运输持续较快发展,货运量累创新高,水路旅游客运也在加快发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与欧宝娱乐app在线入口互动

服务热线:

欧宝娱乐app在线入口

小程序

欧宝娱乐app在线入口

手机版

欧宝娱乐app在线入口

微信公众号

国际快递     |     海运    |      |     空运    |      |     速递    |